<acronym id="amai8"><center id="amai8"></center></acronym>
<rt id="amai8"><div id="amai8"></div></rt>
<sup id="amai8"></sup><acronym id="amai8"></acronym>
青島印刷-青島印刷公司-青島印刷廠 加入收藏


印刷知識

色 彩 還 原-論文

瀏覽次數:   發布時間:2013-3-30 15:37:18

影響印刷色彩還原的因素

印刷工程專業       學生:張瑞

摘要

本文首先在緒論部分講述了國內外印刷行業在印品色彩還原技術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論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對彩色印品質量分析的具體闡述,介紹了彩色印品的質量要求,及如何對彩色印品進行質量評價。第二部分則是具體講述了印刷過程中的色彩還原及影響色彩還原的因素,并寫出了如何調控這些因素。最后一部分又承接上文講述了如何印制高質量的彩色印品。

關鍵詞

色彩還原、色差、圖象階調層次、電子分色

Deoxidation factor affecting the color printing prints

the project special field student: Zhang Rui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partially narrat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printing profession in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India color return tooriginal state technology aspec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question. The paper first part through to the colored India qualityquantity analysis concrete elaboration, introduced the colored India'squality requirement, how and does carry on the quality appraisal tocolored India. The second part specifically narrated the factor whichin the printing process color return to original state and theinfluence color returned to original state, and how wrote hasregulated these factors. How last did the part continue preceding textto narrate has printed high grade colored India.

Key word

The color returns to original state, the chromaticaberration, the image level, an electronic minute color

 

 

緒論

彩色印刷是用彩色方式復制圖像或文字的復制方式(與此相對應的只有黑白的印刷方式,或稱單色印刷)。它包括了許多步驟,或稱轉換過程,才能產生高質量的彩色復制品。

印刷術發明以后,一些書籍與圖畫都用單色印刷,一般常用黑色,有時用紅色或藍色,隨著文化的發展,對印刷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便創造了在一張紙上印幾種顏色的圖書,開始出現了彩色印刷。

彩色原稿的印刷復制過程,通?杀硎鰹閳D像信息的色分解和色還原兩個過程的組合。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各種條件的不理想,色差是必然的。色差主要來源三個方面。一是原稿自身由于拍攝過程和材料而造成的色偏,以及呈色介質變色(色衰減)造成的色偏;二是色分解過程中的色差,主要是光源、鏡頭、濾色片、光電倍增管和感光材料等的誤差;三是色還原過程中的色差,主要是紙張、油墨和印刷工藝等的誤差。

  現時期印刷企業追求的無非是完美的再現彩色印品的色彩,但現如今的印刷技術在再現原稿圖像色彩方面不存在著如下兩個問題:

  第一,印刷彩色圖像,實際是復制自然世界的景象。印刷工藝不能直接把立體的景物復制到平面的介質上。照相設備把景物投影到感光材料上或記錄到光電轉換器件中,然后作為原稿交到印刷工藝。原稿表現實際景物的形狀、彩色和亮度特性。為了使印刷圖像更接近實際景象的觀察效果,我們應該了解原稿記錄的景物特性與它在自然世界的觀察效果有什么不同。對于二者差異分析的技術細節將另文表述,這里主要指出在常規四色印刷工藝中,這是被有意無意忽略的問題。這就造成了目前四色印刷工藝習慣上從掃描原稿得到的CMYK信號開始調控相關參數,結果使得印刷圖像的亮度特性與實際景物產生較大差異,這本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四色印刷顏色空間與景物反射的光線顏色空間相比小很多,注定了印刷圖像的彩色特性與實際景物之間相當大的差異,特別是明亮顏色的飽和度損失嚴重,連同以上原因,這就使得四色印刷圖像顏色沉重單調,缺乏層次,缺乏光彩。

  經過專家不懈的實驗研究,以上兩個問題已經在高保真印刷技術中得到統一解決。高保真分色技術以視覺感知顏色的亮度,調控印刷的中性灰成分;以擴大的印刷顏色空間,映射感知顏色的飽和度,使印刷圖像效果更接近實際景物的觀察效果。從這一效果可以說,高保真印刷技術是印刷技術發展史上新時代的標志。這一技術,將推動精美印刷、個性化顏色印刷、色彩防偽印刷的發展應用。

1 彩色印品質量分析

1.1  彩色印品質量要求

對于彩色印刷品的質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墨色鮮艷,畫面深淺程度一致; 

墨色厚實,具有光澤;

⑶網點光潔、完整、圓實、無毛刺;

⑷符合原稿,色調層次均勻清晰;

⑸套印準確;

⑹文字字體有筆鋒,線條正直;

⑺印跡夕觀無折皺、無油跡、無臟污、無指印、產品整潔;

⑻背面清潔,無臟跡;

1.2 彩色印品質量的評價

彩色印刷品的質量評價,受著三方面的制約,一是原稿本身的藝術和技術質量;二是彩色印刷品對原稿的接近程度;三是彩色印刷品作為商品使用的復制質量要求。

印刷品是不能脫離開原稿的,而各種原稿的藝術和技術質量又是千差萬別的。由于彩色制版、印刷方式與條件的缺陷,也是不能完全忠實不變地復制還原原稿的。彩色復制,既要以原稿作基礎依據,又需要在復制時作再分配調整。
   接受印刷品的是客戶、讀者,印刷品質量最終是要由客戶按使用質量標準來評價的。由于客戶的主觀心理要求、文化素質、使用目的等不同,要確定印刷品——尤其是彩色印刷品的質量評價標準,是比較困難的。早期的彩色印刷,大都是由生產者和接受者按其各自的主觀愿望和要求,來進行主觀評價的,常常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見。                                    

但是,對彩色印刷產品,如果一直停留在憑生產者和接受者雙方各自的主觀感受和判斷來評價質量,沒有一個客觀的產品質量評價標準,也就無法進行標準化的印刷生產,更不能進行技術工藝與質量管理。這顯然不利于印刷生產,更不利于印刷向現代化發展。隨著印刷科學技術基礎理論與色彩理論的逐步充實、系統化,已經逐步詳細地把人們的主觀視覺和心理感受,進行了系統性的綜合分析。彩色復制印刷品的質量指標,有一大部分是可以用客觀量(物理量)加以表述或衡量的,并且已同印刷品的復制再現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同時,也不排除人們對彩色印刷品畫面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主觀心理要求。這方面也已納入到彩色復制的調整因素和調整規律之中,使彩色印刷產品能經得起接受者符合一般規律的評論。這就是說,對彩色印刷產品的評價,可以歸納出一些主觀評論與客觀衡量標準相結合的評價標準。

1.2.1  階調層次復制再現的評價因素

印刷品的階調與層次分布,是表現形象和明暗的主導因素,是首先進人人們視覺的刺激。而客觀景物又多在人們的主觀觀念中留有綜合性的印象,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對印刷品畫面提出典型化的、并且提高了的藝術要求。比如,希望畫面的主體突出,亮部層次鮮明,暗部層次穩重,光線立體感真實或強烈。但是,由于印刷品的階調反差被限制在比原景物或原稿都小得多的范圍內,復制過程中必須做較多量的壓縮,并調整層次再分配。其復制調整后的再現結果,不一定都能滿足人們的主觀要求。
 較為有利的一方面是,人們對畫面階調明暗、階調層次的大致主次關系、對比比例關系的主觀感受評價,以及其在人們視覺明度中的響應,除了個別的藝術心理要求外,是比較接近的。如果把普遍的主觀感受作系統的綜合分析,可以找到更多共同點。美國畫家孟塞爾在這方面作過客觀的研究和綜合分析,創立了孟塞爾顏色立體系統。這樣,就可以通過對原稿階調密度層次的分析,結合階調層次復制再現演變規律,并加人人們一般的視覺感受與印象觀念的主觀評價因素,設計具體原稿的階調層次復制曲線,進行分色制版的階調層次再分配調整。這就可以把主觀評價與客觀衡量標準有機地結合起來了,使印刷品的階調層次再現及其評價能有代表性。
   這里要著重說明的是,在做具體原稿的復制工藝設計,或者進行電子分色階調層次復制調整,以及對最終印刷品做檢驗評價時,除遵照彩色復制的一般規律外,總是要摻入人們對客觀景物的印象觀念,以及視覺感受的心理要求。而主觀評價因素,又應把彩色印刷產品的使用對象的主觀要求,作為考慮的基點。如果將這些主觀評價因素有機地融入彩色圖像階調層次復制設計和制版調整之中,會使彩色圖像復制取得比較完美的再現效果。

1.2.2  色彩再現的評價因素

客觀景物大都是由顏色的不同變化來表現的,并已多數在人們的主觀觀念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印象。若從這個角度來說,印刷品色彩對原稿色彩或原景物色彩所再現的忠實程度,可以作為主觀評價的比較標準。但是,分色制版印刷的材料、器材及印刷復制方式存在缺陷,自然景物或原稿的許多色彩,是不能完全在印刷品上忠實再現的。尤其是原稿(指彩色片)經常存在的色調偏差,更不能讓其在印刷品上忠實再現出來。在做色彩的分解和印刷再現時,必須要做校色調整和適當的再分配,這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人為的主觀因素。這就使對印刷品色彩再現的評價,既要考慮以原稿色彩為基礎,對忠實于原稿的部分,可以按客觀技術標準來衡量,對不能忠實于原稿的部分,則附加了一些藝術加工和提高,需要加入主觀因素來做評價。
   人們對彩色的視覺感受,會產生較為復雜的心理作用,人們對色彩感染力的復雜德求,會給人們帶來復雜而不同的感覺、聯想和感情。同時,色彩在表現形象時,又要產生虛實、透視、冷暖、強弱、對比調和等微妙的變化。這樣,在印刷品不能完全忠實再現原稿(或原景物)色彩的前提下,尤其是印刷品無具體原景物色彩作為依據時,對印刷品色彩再現程度優劣的評價,就難以統一了。這就需要按色彩對人們心理的作用、色彩的變化規律以及藝術色彩的一般配合原則來作主觀評價。這也是在分色制版做色彩調整分配時所應考慮到的主觀評價因素。
   對藝術創作品的復制,人們可以對原創作意識進行各樣的評論。但是,對復制產品,則不應以主觀感受標準來評價其階調層次與色彩,而應當以彩色產品對原稿的忠實再現程度,來進行客觀的評價。
   用于商品包裝或日常生活的其它彩色印刷品,只有制版印刷生產者有條件比較其對原稿色彩的再現程度。而消費者,無法評價其對原稿的再現程度,而是靠人們對自然認識所形成的印象色、觀念色,再加上視覺心理所要求的希望色彩等來評價印刷品。

2 影響印刷色彩還原的因素

2.1 印刷色彩的還原

印刷色彩的還原包括印刷色彩的分解、傳遞和組合

2.1.1 印刷色彩的分解

原稿 :從整個復制工程來說,原稿就是基礎,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印刷品的質量。原稿質量差,即使是最先進的電分機也不可能糾正原稿中所有的缺陷。因此,重視原稿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選擇原稿時,要從顏色、層次、階調、清晰度、顆粒度、反差等這些方面去選擇。

⑵電子分色:在實際分色中所使用的光源、濾色片、感光材料以及油墨本身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按三原色分色后所制得的印版,經重新疊印后的彩色印刷品在色相、密度、飽合度上都達不到理想的要求。所以在實際生產中增加一個黑色版來彌補上述不足,這就是四色復制的由來。              

⑶整稿: 電子分色后,文件要進一步的調整,才能制作出輸出菲林的電子文檔。對于圖片的修正主要是用Photoshop這個軟件進行處理,主要修整內容如下: ①用圖章工具進行除臟(包括塵埃、臟點、擦痕等);根據輸出要求對圖像進行裁剪,做出血位,并調整理圖像分辯率、色彩去網和調整清晰度;進一步調整圖像的色彩、層次。圖像的保存格式。

 2.1.2  色彩的傳遞

將連續調圖像轉為網點,記錄在感光軟片上,然后制成印刷用的印版的過程叫做色彩的傳遞。

⑴感光軟片(即菲林)的制作:A、加網:加網,是將圖像分解成像素,每個像素以著墨面積占該像素總面積的百分比來表達層次的濃淡。通過加網來改變單位面積內油墨與空白的相對面積變化。在加網時要注意加網的線數和輸出分辨率、網點的形狀、加網的角度。B、感光軟片及加工過程:曝光是將感光材料裝入成像設備。顯影:將曝光后看不見的潛像通過化學處理,使潛像變成可見影像。定影:經過顯影的影像以外的部分還在感光材料上,影像以外的部分見光后還可以變成黑色,用適當的溶液,除去影像以外的鹵化銀,才能使影像穩定下來。水洗是除去圖像之外的反應殘余物,使圖像能長期保存。晾干:便于收藏和加工用。加工過程要注意時間長短、溫度和藥水濃度,每一和文件的網點一致。輸出時要做好各種灰梯尺,以便檢驗網點的正確性。

⑵曬版:曬版是將菲林軟片上的圖案信息轉移到印刷用的印版上的過程。目前使用最典型的是陽圖型PS版,曬版的幾個主要步驟是曝光、顯影、修版、烤版、涂顯影墨。曬版最關鍵的個環節都會影響輸出的網點,影響色彩的還原。每天都要做軟片線性化,保證輸出網點是曝光時間,每一批PS版所需的曝光量都可能有所不同,要通過測試找出正確的曝光時間。

2.1.3 色彩的組合

將黃、品紅、青、黑印版按一定的次序套印成與原稿十分接近的彩色圖像叫做色彩的組合。印刷時影響色彩還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 材料的選擇,包括紙張、油墨。紙張、油墨的顏色,印刷適性,對色彩的還原有一定的影響; ②確定色序,根據印刷的機型和色數,原稿內容確定打樣的色序,色序也會影響圖像的顏色; ③上版和校版,套印不準,會影響圖像的細微層次和顏色;④ 印刷壓力,合適的壓力有利于網點的轉移,壓力過大會造成網大擴大和糊版,壓力過小又會使網點吃不飽墨而平淡無光澤 ⑤ 印刷的水墨平衡,色彩的正確還原,很重要的條件就是控制好水墨平衡,在實際生產,就是如何正確掌握版面水量的大小。水小,版面容易起臟,水大,印跡平淡、色彩不飽合,網點并糊,層次不清等故障;⑥ 潤版液的PH值,實際生產過程中,PS版潤版液的PH值在4.5-5.5為好。PH值大于6后,會使油墨嚴重乳化,PH值過低,有的印版空白部分和圖文基礎會受到腐蝕,還可能影響油墨的傳遞以及印跡干燥。

色彩的還原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個工序人員的素質、設備、環境都影響色彩的正確還原,只有每個細節都規范化、數據化、標準化控制才能保證整個復制工藝的成功。

2.2  影響印刷色彩的因素及措施

2.2.1 原稿對印刷色彩還原的影響及措施

圖片色彩鮮艷、層次豐富、清晰逼真的圖片(廣告),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很難想象,一組偏色嚴重、缺少階調層次、發虛變形的原稿,會印出美妙的效果。圖片(廣告)要滿足印刷適應性,選用的圖片(廣告)原稿應符合如下要求:顏色準確,基本無過大色偏;大小適中;層次分明,清晰度好、不虛不毛;色彩鮮艷、顏色豐富、準確、逼真:反差適中,層次分布均勻;印刷品等二次原稿最好是網線150線以上印品,且不要放大使用;數碼相機攝取的照片目前效果均較差,層次、色彩均不能令人滿意,且像素值是固定的,應在計算素值后變至適當尺寸,且不要放大;網絡下載照片層次少、銳化過度、色彩不準、像素數低,應慎用。

在原稿分析時,我們判斷該原稿的高光調、中間調、暗調正常時(正常原稿)就可采用平時工作中所規范的有關數據對原稿的層次、色彩、清晰度的再現進行復制。
  1.高光設定
  找出畫面H和S(高光點和暗調)確定高光點和暗調部位。由于對原稿的分析各人看法不一,選擇H、S不一致,使分色出的片子出現差異,因此最好在分色前用彩色密度計測試原稿各部位。一個原稿測得的高光調(用B、G、R、W鏡)得到的Y、M、C的密度是不一致的,我們需要的是在0.21的密度處(灰場第二級)得到的網點百分比是98%(指陰圖網點)。如果在0.18,0.19處作高光點,那么Y、M的網點百分比98%,所以不能選擇y、M的光點作為原稿的光點。實際上用W測得的0.2處為光點處得到的網點百分比正好是98%,因此應該選擇0.2處為高光點定標。如果原稿沒有白色光點,可選用較亮部位顏色的相對色作為光點。如某一個人物畫原稿,皮膚光點Y98%、M98%、C96%,那么選擇YM的相反色C作為光點,即是B、G、R密度計中R鏡測得的網點百分比為亮點,但不能超過0.4,只能是0.3~0.2。因此在分析透射原稿時H0.3,S3.0屬于正常原稿。
  2.色彩設定
  原稿色調是客戶要求的一種特殊色調。無論何種色調各種特征,對于彩色復制來說,操作者必須仔細分析原稿色彩,做到還原于原稿;色彩的飽和度和亮度達到理想的效果。要達到這個目的,在電分機校色時要正確用色,使主色調達到滿意的效果。原稿在相反色過多時可用控制相反色旋鈕進行糾正,但切不可以在去掉相反色時影響臨近的顏色。盡量做到用基本色做層次;對明亮部分的色彩以間色為主,相反色少放;該絕網的就絕網,突出色彩的鮮艷明度。否則相反色過多會造成基本色部位發暗,色彩失去鮮艷。正常的用色才能達到理想的色彩再現。
  3.原稿清晰度再現
  清晰再現能體現出整個復制品的精神面貌,因此在分析原稿時要考慮到原稿本身的內容和特征原稿本身的清晰度如何。同時還要考慮原稿是人物還是風景或是靜物。如人物膚色一般表現要細膩,頭發等其它部位要清晰可辨。因此原來在M版中用G鏡改用R鏡,那么人物的膚色會光滑細膩,頭發等其它部位層次輪廓清晰,使復制品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2.2.2 關鍵因素及其措施

網點變化

印刷中原稿的濃淡層次是靠網點的大小來體現的。彩色印刷品是用網點角度不同的黃、品、青三塊印版套印來再現原稿的色彩和階調的,還要加一塊黑版以彌補暗調的不足。在膠印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網點擴大在所難免。網點大小的變化會引起印刷品顏色深淺的變化,印刷顏色的深淺并非總與網點百分比成線性關系。在光學密度值小的一端,網點面積的增大對色調密度的影響,遠比光學密度值大的一端小得多。要使得兩個較明亮的色調之間產生差別,就需要使網點面積覆蓋率有較大的變化;相反,欲使兩個較暗的色調能夠區別,網點面積覆蓋率只需很小的改變就能實現。在亮調區,網點百分比的細小變化對色調的影響較小,眼睛不易察覺;在暗調區,網點百分比的細微變化,都會引起色調顯著變化。所以網點大小的變化對于圖像復制色彩的影響是復雜的,在實際操作中,對于暗調部分網點的控制尤其重要。

 油墨

油墨本身的結構、性質等特性,對色彩的還原產生直接影響,顏料用以形成顏色;連結料用以提供粘度;附加料能增加油墨的流動性,使油墨變稀并降低油墨的粘性,并加速氧化劑的干燥反應,提供耐磨性、光澤性等作用。彩色印刷中,常以油墨的實地密度、網點增大、印刷反差和疊印率等參數來衡量印刷品的質量,這些參數均與印張上墨膜厚度有密切關系。墨層太薄,油墨不能完全覆蓋承印物的印刷區域,顏色必然淡,光澤度不夠。通常墨膜厚度在1.0μm左右,再增加墨膜厚度,密度也不會增加。相反,由于墨層太厚,網點會增大,層次并級,階調與色彩等均發生重大變化,造成色偏,所以控制墨膜厚度是色彩還原的重要手段。而墨膜厚度除了受油墨、紙張性質制約外,還受印刷條件、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同油墨由于本身性能的差別,如著色力的不同,為達到一定要求的密度值,其墨膜厚度是不同的?刂坪媚ず穸仁顷P鍵。油墨疊印所能再現的顏色范圍(色域),是所有色域中最小的。印刷時,需選擇色域大的油墨,色域越大,彩色信息損失得越小,彩色還原的忠實度越高。  

任何一個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三個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過程中必須考慮上述三個因素。在選擇油墨時,要考慮油墨本身光澤、色相、著色力、遮蓋力,在油墨配色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印刷工藝、墨層厚度、印刷基材等條件來決定所用油墨。

 

 紙張

不同承印材料,印刷適性不一樣。紙張的平滑度、吸墨性、表面強度、白度、施膠度以及伸縮性均與印刷品的質量密切相關。紙張的平滑度決定紙張與印版的接觸緊密程度。紙張平滑度和油墨轉移率在一定范圍內成正比例關系。平滑度較高時,即使印版墨層很薄,油墨的連接料也會很快在紙面上形成固定的墨層,有利于下一印色的套印,但當墨層增加到一定厚度時轉移率不再升高。紙張的白度,即紙張的潔白程度,就是紙張等比例反射各波長的可見光的能力。印刷用紙,除了少數有色紙以外,大多數都是白紙,不同紙張的白度是不一樣的。對于印刷,紙張的白度越高越好。只有近乎純白能夠反射全部可見光的紙,對油墨的色彩特征才能充分發揮。紙張的色澤偏黃、偏藍或偏紅,就會使印品產生偏色,影響印品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紙張的白度也會影響畫面層次的對比度。紙張白度好,畫面的層次感及清晰度相應提高;反之,印品色彩灰暗、對比差。

 

.紙張的平滑度對色彩還原的影響

紙張的平滑度是指紙張表面平整、均勻與光滑的程度。平滑度的高低實際上表現為紙張表面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紙張平滑度對油墨向紙張上的轉移起著重要的作用,平滑度高的紙張在壓印過程中,能夠與印版或橡皮布良好的接觸,使油墨均勻轉移到紙面上,獲得圖像清晰、文字筆劃完整、色調充實的印刷品。而平滑度低的紙張,印后出現網點殘缺不全或遺漏小網點的現象,影響印刷品細微層次的再現,彩色印刷品的色彩和層次主要是利用網點來再現的,而只有當紙張的平滑度符合標準時,才能完全反映階調的高低和網點的形態,印刷后的墨層實,網點再現好,印刷品表現為層次豐富、色調柔和。對于平滑度低的紙張.通?梢酝ㄟ^加大印刷 壓力的方法進行彌補。另外,紙張的平滑度高,轉移到紙面上所形成的墨膜表面平整度亦高,形成一種類似鏡面反射,這樣印刷出來的產品表現為印跡色彩鮮艷光澤好。

.紙張的吸墨性對色彩再現的影響

紙張的吸墨性能是指在印刷過程中,在一定印刷條件下紙張對油墨的吸收程度,主要表現為對油墨中流體部分的吸收,它與紙張的空隙率有關,紙張吸墨性的高低是由紙張纖維間的毛細管現象和填料間的滲透性決定。吸墨性的高低是影響印刷品色彩效果的重要因素,紙張的吸墨性過大,油墨中形成光澤的液體成分一連結料被大量吸收后,顏料等顆粒浮于印跡表面,形成一種漫射狀態,表現的色彩光澤度差,若部分顏料被吸入纖維,則造成印跡顏色的密度下降,而且吸墨性大的紙張,在網線版印刷中,網點面積易向四周擴展,進而會影響印刷品顏色的再現,出現墨跡不牢、起粉、透印、顏色暗淡無光澤等弊病。吸墨性小的紙張,印刷后可以獲得色彩鮮艷,光澤度高的印刷品,但同時也會由于油墨干燥速度緩慢而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從表現色彩的效果來看,彩色印刷中應使用吸墨性不高的紙張,網線印刷品或高、精細產品必須使用吸墨性低的紙張。

.紙張白度與印刷品色彩的關系

紙張的白度在印刷中的含義是指其對三原色光的反射率是否均衡,反射率越均衡,紙張的白度越高,反之則白度越低。紙張的白度是印刷品色彩鮮艷與否的基礎。紙張的白度低,就使得紙張有一定的顏色或灰度增加,它直接影響到印刷后油墨的色相,特別是對透明度高的油墨影響較大。除此以外,紙張的白度還會影響到畫面層次的對比度,白度高,畫面的層次感及清晰度也會相應提高,印刷圖像表現微為色彩鮮艷、階調層次反差強,光線立體感強,這樣有利于色彩的還原。反之,圖像表現的色彩和階調層次灰且平。

.紙張的施膠度與伸縮率對色彩的影響

為了防止紙張過大的吸水性,避免膠印印刷過程中因大量吸水而造成的尺寸不穩定和套印不準等弊病,也是為了增強紙張的表面強度,往往在造紙的過程中加入一定量膠料物質,這一過程被稱為施膠,紙張施膠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產品色彩的飽和度。紙張吸水或干燥后會弓起尺寸的相對變化,而彩色印刷用紙要求在整個印刷過程中,紙張尺寸相對穩定,從而避免套印不準,清晰度下降,層次模糊的情況。

不同用途的印刷品,對其產品的適應性要求不同,對于網點印刷品,強調的是層次與網點再現性、均勻性,而線條文字稿則強調反差、均勻性和再現性。只有充分了解紙張的印刷適性對色彩再現的影響,使紙張、油墨等印刷材料的印刷適性處于最佳的匹配狀態,才能印刷出高質量的精美印刷品。

 印刷工藝

油墨的正常轉移是決定印刷品呈色好壞的條件。實際操作中,影響油墨轉移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印刷速度、印刷壓力、印刷色序、水墨平衡等。

印刷速度

印刷速度決定油墨從印版到紙張上的接觸時間的長短。印刷速度與印刷壓力是兩個相互影響的因素。在壓力一定的前提下,速度越快,接觸時間越少,密度越淺。通常,印刷速度越高,相應的印刷壓力應越大,這樣才能有好的油墨轉移質量。為保證印品顏色的一致性,印刷速度必須保持一致。

印刷壓力

獲得高油墨轉移率,而油墨轉移率的大小又與印刷壓力、印刷速度、印刷油墨的印刷適性等許多因素有關。在印刷速度和印刷條件一定,紙張平滑度、油墨塑性粘度等印刷適性一定的條件下,油墨轉移率與印刷壓力的關系大致如此:當印刷壓力過低時,油墨與紙面不能充分接觸,致使印跡空虛不完整;再適當增加印刷壓力時,油墨轉移率也隨之增高,幾乎與印刷壓力的增長成線性關系,但當增加到一定的值的時候,油墨轉移率不再隨著印刷壓力的增加而增加,壓力太大時,就會出現網點嚴重擴大現象,使印跡模糊,密度反而降低。壓力過高,還會發生滑移、摩擦等一系列問題,造成套印不準,嚴重影響色彩的正確再現。故要選擇合適的壓力。

印刷色序

印刷色序會直接影響印刷產品的質量,為了獲得良好的復制效果,必須遵循下列原則:根據三原色的明度排列色序:三原色油墨的明度反映在三原色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線上,反射率越高,油墨的亮度越高。所以,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是黃>青>品紅>黑。根據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蓋力取決于顏料和連接料的折光率之差。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強的后印。根據網點面積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況網點面積小的先印,網點面積大的后印。根據原稿特點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屬暖調,有的屬冷調。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調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紅、黃;以冷調為主的先印紅,后印青。根據設備的不同排列色序:一般情況下單色或雙色機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為宜;四色印刷機一般是先印暗色,后印亮色。根據紙張的性質排列色序:紙張的平滑度、白度、緊度和表面強度各有不同,平、緊的紙張先印暗色,后印亮色;粗、松的紙張,先印明亮黃墨,后印暗色,因為黃墨可以遮蓋掉紙毛和掉粉等紙張缺陷。根據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實踐證明,黃墨比品紅墨的干燥速度快近兩倍,品紅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著性最慢。干性慢的油墨應先印,干性快的油墨后印。單色機為防玻璃化,一般最后印黃色以利迅速結膜干燥。根據平網和實地排列色序:復制品有平網和實地時,為取得好的印刷質量,使實地平服、墨色鮮艷厚實,一般先印平網圖文,后印實地結構。根據淺色和深色排列色序: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澤而加印淺色的,先印深色,后印淺色。風景類產品的青版圖文面積遠大于品紅版,依據圖文面積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則,宜采用黑、品紅、青、黃色序。

水墨平衡 

膠印中,控制好水墨平衡是至關重要的,水墨平衡的控制不當也會嚴重影響色彩復制質量。平版印刷中不能沒有水,但印版上的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直接影響印刷質量和生產的順利進行。水分過大時,印刷品出現花白現象,實地部分產生水跡,使印跡發虛,墨色深淺不一。與此同時,紙張的變形量增大,圖文套印不準;水分過小時,先是在印品的空白部分出現墨污,引起版臟,隨著時間的延長,油墨漸漸地堵塞了非著墨的部分,出現“糊版”。

除了上述幾個主要因素外,具有印刷機工作時間的增長導致油墨溫度升高是無法避免的,油墨溫度的升高會引起油墨粘度的下降,而油墨粘度的變化對油墨的分裂和轉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必然引起印刷品顏色的變化。

3 如何印制高質量的圖象

處理好攝影圖片的反差, 處理好彩圖中的白和黑, 處理好色彩的正常關系。處理色彩的四項要領:                      

加色和減色不能過量

保持色彩的色量與光量等級關系,對某一色彩進行調整時,不能把亮調部分的色量超過中調部位的色量,不能把中調部分的色量超過暗調部分的色量,要保持色彩的色量與光量等級的明暗、深淺關系。

掌握色彩的空間距離變化規律。

掌握色彩冷暖變化規律。

通過調節以上因素以及在印刷時遵循以上各個措施從而印制一副滿意的彩色印品。

 

 

 

 

致謝

本論在王金玲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特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黃穎為. 柔版印刷中網點擴大變形的研究[J]包裝工程 , 2005,(06) .

[2] 劉嬌. 怎樣通過控制網點擴大來提高印刷質量[J]. 包裝世界 , 2003,(03)

[3] 湯學黎. 影響印刷品色彩評價的因素[J]. 印刷世界 , 2006,(12)

[4] 陳士文 .彩色印刷的標準觀察條件[J]. 廣東印刷 , 1997,(02)

[5] 廉潔. 學習《色評價照明和觀察條件》標準的體會[J]. 印刷質量與標準化 , 2001,(03)

[6] 董向東. 系統分析影響印刷品質量的因素[J]. 印刷技術 , 1997,(06)

[7] 王傳璽. 周世生. 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J]. 印刷世界 , 2004,(07)

[8] 張玉好. 周世生. 印刷品質量檢測的方法[J]. 印刷世界 , 2003,(05)

[9] 王毅周世生. 印刷行業顏色復制的標準照明與觀察條件[J]. 印刷世界 , 2005,(05)

[10] 姜東升.陳彥. 紙張特性與彩色圖像復制的關系[J]. 今日印刷 , 2006,(09)

[11] 王新成. 紙張的白度對印跡墨色的影響[J]. 廣東印刷 , 2006,(02)

        

 

 

 

  

加入收藏 |  客戶留言 |  關于911印刷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  網站首頁
↑TOP
 

信息網絡安全報警網站
copyright 2016www.macocity-wbc.com 青島印刷廠 電話:0532-85102079 郵箱:[email protected] 業務咨QQ:176667966, 呼叫中心:0532-85102079 (周一至周六:早8:00—晚18:00) 青島市李滄區黑龍江中路777號,版權所有@2009-2012 魯ICP備09044020號
超级碰碰青草免费视频